幼稚園的課程少不了會跟貼時節,給稚子們多一點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認知。純說故事也好,當寓言也可,稱職的老師自有一番發揮。
囡囡在學校聽了端午節的來源,意猶未盡,回家後還纏著愛妻老夫講故事。囡囡最愛問[點解],[點解]不絕,最難令她明白的是[屈原投河自盡],點解要自殺?
好一個提問,現代人對屈原的行為,應該不會認同。一死了之,只不過是逃避,對當時的社會,對國家,對人民,以至對君主壓根兒沒幫助。
說什麼人民找不他的屍體,怕屍體被河裡一族吃掉,所以拋粽子到河裡,扒船打鑼打鼓,更是把人民都當作是傻子。
這些怎好向囡囡解釋?不識時務的便要自盡?魚蝦吃粽不食屍體?老夫才不會如此傻,也不認為囡囡如此傻。不知老師們怎解說。
屈原做了一個壞榜樣,讀書少,如果他有老夫的見識,氣死的應該是楚懷王。
遠的不說,早死他約二百年的大思想家孔子就說過不少有關侍君的方法。屈原如果努力點,聰明點,虛心點,他便優哉悠哉,怎會死。
歷來無端自殺的都不是有德之人,想升上殿堂,古有樣辦,做與不做,悉隨專便:[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無須隱瞞,直言相諫,事君之道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面對無道君主,講多無謂。為百姓,為黎民,何不利用仍有的小小權力對著幹。到真的無法挽救,屈原為什麼仍恬不知恥要做京官,[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他應該去官自逍遙,[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留待有用之身,機遇偶來便又是一條好漢。
話轉回來,很多天之前,囡囡己嚷著到沙灘去,愛妻也答應了她。今天是實踐諾言的日子,順便一浸龍舟水,應應節。從我家到沙灘,石澳自然是首選。
石澳人不少,可又不是插針不入,熱鬧得來又不擠迫。都是陪囡囡的吧,玩了一陣子沙,愛妻便跟賓賓安坐太陽傘下。
剛扺達時囡囡仍怕浪怕凍,可玩得瘋了且熱了身,慢慢的便被老夫半哄半騙的,穿著水泡,游出水深處,胡亂踼腿撥手。時間長了,浸得手指頭也開始皺,該走了,可她還想堅持繼續游,不願走。
不走不走還該走,最煩的是沖身更衣,戶外高位花灑不利稚童,更衣室連洗手間穢氣瀰漫,不知何時沙灘裡的公眾設施可更利遊人,英文的所謂 USER FRIENDLY是也。
傳說浸過龍舟水可消災減病,但願老夫一家今年平安大吉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