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俄烏戰爭

世人皆說的孫子兵法, 沒有從道德, 普世價值等層面論戰爭, 卻開宗名義說戰爭便是詭計多端. 書中有云: [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子兵法最後一章用間篇更大談間諜之道, [ 故用間有五:有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 俄烏一戰, 外人又怎清楚箇中原委?

所以光從戰爭看, 說什麼無道義, 出賣, 叛逆等都是沒意義. 要看的就是如何取勝. 況且所謂無道義, 出賣, 叛逆, 可能就是設計的詭道.

看特朗普一時烏是侵略者, 一時俄侵略烏; 看澤連斯基一時簽稀土鑛物協議, 一時又不想簽, 三心兩意朝令夕改. 外人也不是他們肚裡的蛔蟲, 那會知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葯.

老夫覺得大部份關於俄烏戰爭的評論, 無論是挺俄, 挺特朗普, 支持烏克蘭的, 沒有多少個能掌握俄烏的恩怨情仇, 沒全盤訊息, 不化點心思詳看美烏未簽的稀土礦產協議, 也不知讓烏克蘭放棄核武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的完整內容, 都是基於瞎子摸象的本領, 信口雌黃.

五十步笑百步吧, 政治瞬息萬變, 誰好誰壞誰對誰錯, 一切還有待時間證明.

其實曠日持久的戰爭, 對攻守雙方都不是好事. 要攻方停止, 撤軍, 只有兩個條件, 一是守方把攻方打敗, 一是守方退讓, 攻方得些甜頭. 談判停火, 就該基於這兩點, 什麼不義之師, 罔顧人命傷亡, 無道德等, 在談判中毫無價值, 也無說服力.

中國的古話很有智慧, 也很狡猾, 非常矛盾, 既有寧死不屈, 也有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 有頭可斷志不移, 也有退一步海濶天空, 當然更有一寸不能少及慷慨贈俄爹, 看你執著那一句吧.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 直接開啟文件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寫公告竅門

數十年前, 在公務員訓練中心(CSTC)也曾上過幾天課.經時間洗禮,所學的差不多都忘了,但有一項是永記於心終生受用,就是寫公告,包括通知(Notice)和備忘錄(Memo)的首要法則.

這法則也不複雜難明,就是在公告的標題和首段便要說明發這公告的目的,如有的話,更要把日期,時間,地點列明.

相關的詳細資料,如原因,過程,分工,結果等等,則分段一一解釋說明.`

最後,在公文發出前還要用5(what,where,when,why,who)和H(how)去檢視內容有否遺漏。

退休十多年了,也不用發公文,本已把這法則拋諸腦後,但前天看到侄兒發的一條 Whatsapp 短訊,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看得老夫也彷彷彿彿.不禁又想起往事.

看過後Whatsapp 短訊, 愚笨的老夫只好回問 "咁即係點?" "自己買飛?" 以確定老夫的認知.

事緣去年十一月, 侄兒出了段短文, 叫大家購票觀看他的作品分享會, 早鳥價 $40 , 他會安排好位置, 當時認購擁躍, 有親戚開口便是買十張.  如今基於安排問題, 要求大家自己親自到城市售票網購買.

侄兒如懂寫備忘的竅門, 老夫估計他寫這段文字便會更簡潔易明. 

其實除此外, 當中還有其他問題不了了之, 老夫不想多談免傷感情, 知者自知矣.


2/2025 





















11/2024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愛別離

 整天都是茫茫然若有所失的。這感覺不陌生,去年八月囡囡到台灣讀大學,機場送別後就是這樣。

大學一年級上學期完結,囡囡回港換成人身分證,過農曆新年,個多月了,下學期快開始,今天又是機場送別的日子。

囡囡已十八歲,除學習外,也該有自己的愛好,有獨立生活。一個人在台灣,是好的鍛鍊。她說暑假會留在台灣,不回香港,老夫舉腳同意。

有些黯然,卻為她高興,畢竟在家中久了,難免跟她媽媽有衝突,昨天她媽媽又因些老夫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雷霆。兩代人的心態,對文化的認知,對事物的看法,對世情的了解都有不同,有理無理下,吃虧的還是囡囡;老夫夾在中間秀才遇著兵,幫不了多大的忙,除了難受,還有難過。

家中又只是愛妻與老夫二人,幸好還有兩隻小狗,每天要為狗操勞,生活不至於太單調。人是適應的動物,退休這重大的改變也能適應,囡囡遠赴重洋求學,愛別離雖苦,但假以時日,當然也會習慣。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美國加州大火

 一場大火, 把加州毀了, 很多所謂KOL一言片語, 一知半解的便
以為可以把前因後果說清, 老夫讀書少, 不想被人愚弄, 只好求教人工智能.

這是X GROG 的答案:-

誘發因素:
氣候: 乾燥條件:加州經常經歷旱季,植被變得高度易燃。 乾旱:長期乾旱會降低植被和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加火災風險。 熱浪:高溫會使情況惡化,使火災更容易發生和蔓延。

地形: 丘陵或山區:由於上升的煙霧和熱量對燃料進行預熱,火勢可以更快地向山上蔓延。 峽谷和山谷:這些地方會聚集風,加速火勢蔓延。

植被: 可燃量:植被的數量和種類可以決定火災的嚴重程度。茂密的森林、灌木叢和草原對火災行為的影響各不相同。 死亡或生病的樹木:這些可以作為燃料,特別是在甲蟲侵擾或橡樹突然死亡等疾病之後。

原因:
人類活動: 縱火:故意縱火是重要原因。 意外點火:這包括未正確撲滅的篝火、香煙、電線(有時是由於大風或 PG&E 設備的維護問題)以及機械或車輛產生的火花。
城市擴張:隨著開發侵占荒地,建築物和易燃植被之間的介面增加,導致更多的人為火災。

自然原因: 閃電:一種常見的自然點火源,尤其是在偏遠地區。 天氣現象:例如,聖安娜風可以提供氧氣並將火焰推向整個景觀,從而將小火變成大火。

其他考慮因素: 滅火歷史:數十年的積極滅火導致某些地區燃料非自然堆積,一旦發生,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火災。
氣候變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氣候變遷正在導致火災季節延長、極端天氣事件增加以及加劇火災行為的條件。 政策和管理:土地管理實踐,包括控制燃燒、間伐和森林管理,可以影響火災風險,但在有效性和實施方面經常存在爭議。

政治意識形態(特別是與左派或民主黨有關的政治意識形態)與加州野火的發生或嚴重程度之間的聯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以下是通常從不同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的方式:
建議參與的論點:
水資源管理政策:一些批評者認為,民主黨的政策,特別是那些旨在環境保護的政策,由於優先考慮瀕危物種的需求而不是人類的使用而導致了水資源短缺。這種說法主要是由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推動的,他聲稱水應該從環境用途轉向消防工作,儘管專家對此提出質疑,稱這些政策與滅火能力之間沒有直接聯繫。

森林管理:有人認為,寬鬆的環境政策限制了伐木並控制了燃燒,導致易燃物的累積。右翼人士經常強調這一點,他們主張採取更積極的森林管理做法。然而,這種觀點存在爭議,一些專家認為,雖然森林管理至關重要,但它只是包括氣候變遷和自然天氣模式在內的更大難題的一部分。

預算與資源分配:一些地方政治領袖因削減預算或從消防資源重新分配資金而受到批評。例如,有人聲稱洛杉磯市長凱倫·巴斯削減了消防部門預算,儘管這些說法經常因其對野火期間消防能力的直接影響而受到爭議。

反駁:
氣候變遷:許多環保人士和科學家認為,野火嚴重程度加劇的根本原因是氣候變化,氣候變遷導致氣候變得更熱、更乾燥。民主黨人通常主張採取更強有力的氣候行動,認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僅靠森林管理並不能顯著降低野火風險。

複雜的因果關係:野火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天氣模式、自然火源和人類行為。將問題簡化為政治意識形態可能忽略火災生態的複雜性和更廣泛的環境條件。

消防資源:在民主黨的領導下,加州在消防技術和戰略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其中數十億美元用於森林管理和緊急應變。這些投資的有效性值得商榷,但它們顯示了對火災威脅的積極反應,而不是疏忽。

黨派錯誤訊息:人們承認,政治言論可能會導致錯誤訊息或為了政治利益而過於簡化,特別是在野火等危機期間。關於特定政策直接導致或加劇火災的說法往往會受到事實依據的審查。

公眾與政治情緒: 社群媒體和政治言論: X 和其他平台上的貼文往往反映了一種情緒,即民主黨因管理不善或意識形態優先而被指責為野火的罪魁禍首。然而,這些觀點並不總是得到全面數據或科學共識的支持。

總而言之,雖然有人對民主治理下的政策提出批評,但情況是多方面的。政治決策對野火的直接影響涉及環境政策、資金決策以及這些決策與自然條件的相互作用。政治辯論經常強調一個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但完整的理解需要考慮廣泛的影響,包括氣候變遷、自然現象和超越政治界限的人類行為。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千海水產海鮮火鍋放題

這幾天的飲食話題不少都圍繞著剛開業的 [千海水產海鮮火鍋放題]。顧名思義,指定時間內任食海產。任吃蝦,蟹,鮑魚,蚌,貝,生蠔,加上疏果飲品食品和和其它拍二維碓點的牛肉豬肉和熟食, 索價不足三佰元,可謂驚人。

老夫貪小便宜之人也,聽到自然心動,上Youtube 搜看一番,只見蟹大飽魚肥,蝦也不小,簡直是豆腐價錢燒鵝享受,決定擕愛妻同往大快朵頤,忽忙上網預約留位。

從未到過淘大花園商場,但也不難找。到店前,只見一左一右兩條人龍,左的是早訂了位,右的是臨場取位。 

店很大,水族池對正入門處,稍行便是其他食物飲品的位置。座位不少,說不上擠,但老夫坐得不太自在,有壓迫感。 

老夫座上點牛羊肉。愛妻離座取海產。取回店員沖洗"乾淨的鮑魚及蝦蟹後,老夫有點料事如神的感覺,鮑魚和蟹都縮水了,早說他會將貨就價。火鍋牛羊肉還算可以,其他的食物都不過不失,愛妻還吃了兩塊榴槤。老夫眼闊肚窄,吃不了多少,什麼羊架,燒乳鴿,棷汁雪耳木瓜,hagazen 雪糕,啤酒汽水等等都沒吃,太蝕本。 

二百多元任吃兩小時,以食物來說,很化算;員工服務算好,也客氣。但不知為何,老夫就是不愛這氣氛,人實在多,有點亂的感覺,撈海產取食物時都擠在一起;最慘的是左右客人吃什麼一目了然,相比下,老夫實在太吃虧。

話雖如此, 預料這店還會把食材質素及種類進一步下調。

無論如何, 主觀意願不推薦這食肆!


                                                                                                                                                                                                                                                    兩人5p-7p 價錢


門面裝飾



鮑魚/蘋果手錶大少比較


花蟹/蘋果手錶大少比較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中國古代思想的現代意義 (二)

第二個星期,囡囡送來更震撼老夫的學習檔案,仍是關於六十四卦/易經的東西。

以老夫的本事,足足化了一整個下午,勉強弄明白幾個辭彙,還未觸及其含義精要晚上便要向囡囡講解,講的亂七八糟,聽的胡裡胡塗,結果當然是不堪想像。

改天,通過 Whatsapp 道歉,那料到囡囡說己解她甚多惑,老夫登時淚目,不是因為老夫幫到什麼,而是囡囡能說出這番話,在短短時間竟有如此轉變,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話說這教授真的有點兒操之過急,不知他的教法如何,也不知他的教學目標是什麼,但對音樂系一年級的學生說中國古代思想的現代意義, 教材可多呢,何須這麼玄?  老夫不才,換了是我,論語,道德經, 莊子,以至孫子兵法,都是可堪講授的。

無論如何,自己啃書,跟同學討論爭辯,問講師教授,找答案,這不就是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嗎? 老夫自忖幫不到那裡,也不該事事依賴老夫,還是讓囡囡自己去闖,看她的本事與做化!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中國古代思想的現代意義

九月二日正式開課,囡囡一直在說很享受大學的生活及教學方法,那料才第三天便傳來照片求救,聞鼙鼓思良將,老夫在囡囡心目中還是有一定的文學修養。

原來大學第一堂的[中國古代思想的現代意義]便是講八卦/六十四卦。囡囡中文書看得不少,但都是現代的宮鬥,言情,魔幻,或歷史故事。以香港中學生的中文修養(台灣的也是吧)霎時間怎可能明白接受卦象,遑論理解當中的奧妙?老夫忖度,這又不是中文系,怎麼第一堂便涉獵到群經之首[易經]呢? 想深一層,這比香港強調要上[中國政治思想理論課]好得比,更高出幾班。

以老夫幾十年偶有翻翻易經的功力,對易經六十四卦的理解當然只得皮毛,可就是這皮毛也該可開囡囡的茅塞。於是晚上透過電話視像教學半小時,弄得囡囡似懂非懂了。

細看課程,原來還有[老子]選讀,道德經老夫也間中有翻閱,假以時日看來還要跟囡囡大吹大擂一番。

去問,去翻書,去思考,學習不就應該如此?希望囡囡能掌握體會這些要點,成為真正的大學生。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台灣升學

老夫希望囡囡能在港升讀原因之一是到台讀書手續太繁複,弄得老夫頭昏腦脹。網上報到,親身報到,申請宿舍,網上選科,申請三個月的入台證,申請良民證,文件認證,兩次驗身,申請居留證,醫療保險,分段交學費雜費,開電話卡,銀行/郵局開戶,所有事項都得由囡囡自己去完成。

可是成年人才可買電話卡和在銀行開戶,這便傷透老夫腦筋。

老夫能幫到的就是為她製定備忘,準備文件,各式各樣所需的文件副本,還把不同檔案,文件和照片滿滿14G抄到USB隨身碟給她傍身,以備不時之需,也可聊勝於無暫解思家之情。

交學費,雜費,學生會費,宿舍費等更是令人不解。學校既然收海外學生,卻只能用台灣本土信用咭,或到台灣的銀行/郵局繳費,不接受海外信用咭付款,真使人啼笑皆非,部份付款只好托她二伯在台灣的朋友先付, 容後再還.

最終囡囡只有身懷鉅款遠赴重洋。

幸好囡囡在家雖然看似無知懶散,但辦事能力還是可以的,她對喜愛做的事情更會全力以赴,這看她在中學時組織活動籌備方案的幹勁和成效便知一二。




宿舍


備忘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晉大學之路 (六) 就讀台灣國立師範大學

人的潛力都是迫出來的,囡囡離港到台已一星期有多(24/8/24 抵台),在港時懶散的她,每朝起床要三催四請,凡事都是在敦促下才肯去做,抵台後缺少了提點協助,事事要親力親為,但她似乎活得很愜意,該做都做了;小小的書桌雖有些凌亂,比起在家時已是可接受。

說來話長,三月中囡囡接到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時,老夫不以為然,認為以囡囡的本事,取得本港大學一席位不該是難事。畢竟在家千日好,在港讀大學也好照應。不知是否錄取通知影響了囡囡,老夫總覺得她在考中學文憑試(DSE)時是在走過場虛應故事,總不見她溫習,結果連很有信心的歷史科(History)也一敗塗地。自斷了香港的路,只有一心一意到台灣升學。

到台灣讀大學不是問題,問題是囡囡還欠兩個月才算成年,有些事辦不了;時日悠長,老夫也不能在台逗留兩月之久,反正幫不了大忙,讓囡囡一人獨闖台灣好了。還好有伴,她有一中學同窗是回台灣升讀台大的台灣人,會到機場接她。

就這樣,囡囡便步她二伯的後塵,在台讀書,獨自磨練。


投考師大的小提琴獨奏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晉大學之路 (五) 校長推薦書: 演藝學院

 


晉大學之路 (四) 演藝學院

從未由囡囡口中證實她選校的優次排列,這天認真問她,她也確實答覆了第一志願是香港演藝學院。通過校長推薦計劃她也報讀了演藝學院的音樂系,也不知為何囡囡會得到音樂老帥推舉及校長的垂青。經過一系列的筆試,面試和試演(Audition).三月初也收到演藝學院通知,她被列在候取名單。 

這便有點不確定性,老夫猜這不確定在兩個因素上,一是有多少學位收生,據說演藝學院的學位真的有限,另一則是DSE的結果,學院要求最低是3, 3, 2, 2,中英文要3,數學和其它一科是2,公民與社會發展要合格。實話實說,要求不高,只怕囡囡的數學科連2也考不到。 

老夫以為,只要囡囡考到3, 3, 2, 2,她入讀演藝學院的機會非常大。老夫也希望她能進演藝學院,畢竟香港能拿得出手的已如鳯毛麟角,演藝學院總算仍能爭一口氣,2024QS世界大學排,在表演藝術方面,演藝學院排第十位,比2023年的第13位回升3級,而在亞洲方面更首屈一指排行第一,師大世界排名則100不入。 

囡囡在香港的大學聯招選擇了中大,教大及浸大的音樂系,也選了浸大的傳媒系。如演藝學院收了她,那這些大學的錄取也只是錦上添花;如演藝學院不收她,最大的可能原因是DSE 成綪不理想,那這些選擇也該是名落孫山。 

話到底,還是演藝與師大二取其一,且看囡囡是否要離家出走台灣?








晉大學之路 (三) 推薦書: 師大

 


晉大學之路 (二) 讀書計劃

 

XXX

樂系(選修絃樂組 - 小提琴)

讀書計畫 

 

一、前言  

成為一位專業的音樂家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夢想。如蒙各位老師肯定,錄取進入貴校就讀,我會珍惜這機會,努力不懈力求完美地去實現我成為音樂家的夢想,以下是我的規劃:  

  

二、近程  

如有幸被錄取,我也不會放棄中六課程,繼續完成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我深知自己高中學業仍有進步空間,所以我會在進入大學前努力打穩高中基礎。另外,在入學前我也會去聽更多不同時期的樂曲,了解它們的背景和樂理理論,此外我也會盡可能深入了解不同的作曲家,這樣能讓我在演奏曲子時更貼切表達出樂曲想傳達的感情。我也打算在2024年間考取倫敦聖三一學院專業文憑(LTCL),增進我的小提琴技巧,為上大學做充足的準備。  

  

三、中程  

大學一年級  

除了努力適應大學生活,我會花更多心思在學業上,奠定音樂基礎,修讀弦樂和指揮課程,以增進小提琴技巧和加深對指揮的職能和每個動作的了解。在課業以外,為了能更加好地成為一名音樂家,我會爭取加入音樂社團和參加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增進自己在樂團演奏時和成員的合作技巧。  

  

大學二年級  

升上二年級後,除了繼續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理論,我也會去參加校內校外不同的比賽和表演,積累經驗。同時,也會參加不同音樂大師的講座,提昇音樂素養。此外,我也會參與校內舉辦的音樂節,不僅可以和朋友們同台切磋、獲得表演機會,更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學三年級  

以爭取到維多利亞大學的交流機會為目標,維持好GPA 3.38的成績,並再次考IELTS,盡可能拿到7以上的成績。若成功成為交換生,會繼續修讀音樂課程,並主動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深入了解當地的本土音樂文化,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在台期間,則努力修讀系上課程,並會開始接觸校外樂團、音樂組織,充實生活。  

  

大學四年級:  

在這最後一年,我會投入更多的心思於學業上。此外,我也希望能靈活地將大學四年所學融會貫通,改善自身不足,將所學的專業學以致用。同時,亦將開始備戰聖三一學院的院士文憑(FTCL),每天會花費更多時間在練習小提琴上,精益求精。  

  

遠程計畫:  

完成四年大學課程後,我計劃繼續深造,修讀碩士學位。我亦會嘗試面試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希望能成為其中一員。 

  

未來與期許:  

本人相信自己在音樂的道路上能越走越遠,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都會精益求 精,力求完美。我亦會好好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向不同人學習,全力以赴實現夢想。即使面對困難也不會氣餒放棄,不斷尋找機會,再接再厲。

 

以上是我的讀書計畫,我將以此為藍圖,一步步向前邁進,希望各位教授能給予我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