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港陸兩地 看法有異

香港人的迷思不少,比如香港的財政儲備是否有條件在周詳經濟規劃社會建設之餘再加派錢;比如北大人的屁股是否摸不得;比如內地大款是否救了港燦;比如自由行是否救了香港等等.

老夫再次做文抄公,貼一頁內地刊物的報導,大家自由分析其中的觀點,看看對[港陸兩地]此問題會否有更清楚的理解.

********************************

南方周末:港陸兩地 看法有異---香港人其實這樣想

內地農副產品輸送香港依賴么?

內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沒有內地農副產品等輸送,香港人的生活會大受影響。但香港人卻認為,其實他們能養活自己。

例如購買東江水,一直是香港和廣東的一項互利項目。但隨著1990年代香港工業北移,全城用水量顯著下降,香港已大可自足。1998年至2003年期間,香港共計把價值約30億港元的剩餘用水排入大海,港媒大呼“倒錢下海”。

而另一個被內地淡化的信息是,香港食用米60%至90%來自泰國,而大量蔬菜入港帶來的副作用之一是加速了香港農業的衰退。

內地“經濟救港”香港人怎么看?

內地普遍認為自由行是SARS後“經濟救港”的一大舉措。而香港傳媒卻認為開啟自由行的重要動因是中央政府為舒緩市民對當時港府施政失誤的不滿,用經濟力量挽回民心。

“香港本來就向全球開放,現在內地向香港開放只不過是把本來不正常的關系回複平衡。”香港專欄作家梁啟智說。

2012年1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者雷鼎鳴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入境遊占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3%,解決就業約7萬人,但一般屬於低技術勞工就業,對本地經濟的貢獻有限。而普通市民對內地客湧入所帶來的不便卻諸多怨言。

按照2012年初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鐘劍華的分析,自由行對香港的邊際效用已在遞減。

亞洲金融危機 誰趕跑了索羅斯?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陸港攜手共渡難關。其中中央政府所做的是: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同時在與國際炒家決戰的關鍵時刻派出兩名央行副行長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資機構支持香港政府的護盤行動。

港府於1998年8月14日起,連續動用港幣近千億入市,頂住了國際投機者空前的拋售壓力,最後閉市時讓恒生指數增幅達17.55%。

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立即宣布:在打擊國際炒家保衛香港股市和貨幣的戰鬥中,香港政府獲勝。

現在陸港關於此役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內地民間認為是中央動用了外匯儲備之功;而香港市民則認為,這是香港政府動用自己的外匯儲備所換來的戰果,跟內地的經濟政策並無直接關系。
幫助內地 香港做過什么?

回歸後,香港給內地人的印象是一個問題多多的經濟病人。但香港人認為,他們為內地貢獻良多。

1991年華東水災時,香港政府撥款5000萬港幣賑助,演藝界人士也舉行匯演籌集善款。在中國政府接受境內外共計23億元人民幣的捐款中,來自香港的就占到6億港幣。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特區政府於地震發生一天後緊急調撥3.5億港元,兩個月後追加20億元,至2009年2月20日再追加40億港元。至地震一周年,香港民間捐款達130億港幣。

根據地震一周年民政部通報,汶川地震共接受國內外捐款659.96億元。總額近200億的捐款不僅成為香港為內地籌款最多的一次,而且超過捐款總額的30%。

改革開放 香港出力多少?

改革開放初,由於投資前景不明朗,外資猶豫觀望。此時,香港人率先來到內地投資,創造了許多第一:1978年開辦了第一家境外人士的公司——珠海香洲毛紡廠,1980年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3年第一家五星級酒店——廣州白天鵝酒店。香港人的投資激發了外商投資中國的信心,帶動各國企業家來到中國。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內地的對外貿易收入幾乎全部來自香港。時至今日,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地。以2009年為例,香港在內地投資460億美元,占全國總額一半。

2005和2006年,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在港上市,籌募360億美元股本金,成功避開了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2010年7月農業銀行在香港上市,在並不理想的市場環境下,在香港籌集120億美元資金。在過去20年中,香港股票市場為內地企業籌集了超過3000億美元資金。
殖民曆史 是否全是恥辱?

內地有看法認為香港居民缺乏信心是殖民政府操控曆史文化教育的結果,有觀點認為應致力於編寫一套正確的曆史來扭轉港人的觀念,強調陸港血緣關系、香港被殖民的民族恥辱以及殖民統治的黑暗,把香港回歸書寫成重回母體的揚眉吐氣。

但這套曆史中對香港發展最快、殖民政府改革最多、香港本土意識發展最重要的曆史時期卻幾成空白,港人對此難以接受。

回歸前,大部分香港人對“大典”等各類活動感到陌生。在他們的成長經驗裏只有“工展會”、“紅館演唱會”等公眾儀式,而沒有“國家慶典”。

一個典型的例子:在1995年國慶文藝晚會上,內地表演方為港人展示了國粹“兒童雜技”,卻引起了驚慌。香港觀眾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就要受到如此嚴格的訓練,太可憐了。他們非但沒有為這種國粹感到驕傲,甚至覺得在“虐童”。

沒有留言: